当前位置: 主页 > 美股学堂 > 学习3 >

资本市场里的新兵

时间:2014-10-06 21:19来源:未知 作者:zhi

   在1999年之前,黄光裕从未想过与资本市场发生联系。
    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黄光裕将国美做成了国内一等一的家电连锁卖场企业,然而也正是在这段时间里,黄氏兄
弟因为投资观念上的差异,最终分道扬镳。哥哥黄傻钦另立门户,成立了新恒基地产公司。对此,黄光裕后来的解释是:
“黄傻钦的想法很不错,他现在做IT、房地产、资本运营三块。我们有各自的市场定位、发展方向和经营方法,应该说是
两个趋势。”
    从后来的事实看,黄光裕的说法显然不大贴切,因为就在分家三年之后,他就成立了自己的房地产公司。这家注
册资本1000万元的“国美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国美地产)正是后来啃润地产的前身。而黄光裕在资本运营方
面折腾出来的动静,一点儿都不逊色于其兄。
    1996年,中国的房地产业刚刚露出一丝苗头,在中央提出把住宅产业化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后,一直
半死不活的房地产业顿时来到了一个转折点。这个时候,一些企业纷纷将资金投入房产领域,如日后在资本市场上威风八
面的泰跃系,正是在这一时期完成了企业的定性。商业嗅觉敏锐的黄光裕无疑看到了这一趋势。他先是成立了专门的房地
产公司,随后又亲自敲定地产项目,很快,国美就拟定了进军房地产行业的战略。
    日后,国美的研究者们认为,这其实正是黄光裕最终涉足资本市场的原因:他实在是一个富于赌博气质的商人。
日积月累式的家电连锁尽管利润稳定,却已经不能满足他的胃口,一掷千金的地产项目才更匹配其豪爽性情。更重要的一
点是,他手中的筹码实在是太过丰厚。
    1997年,国美的年销售额已经达到了lo亿元,由于有多达数月的还款账期,国美因此可以长时间地保持一笔丰厚
的账面资金。这样庞大的现金流,实在是让黄光裕心痒不已。他想要让这笔钱发挥出最大的作用,能同时提供固定资产和
高利润的房地产业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多年之后,黄光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并不否认这一点:  “这笔巨大的现金就在我
这儿,谁也说不清它是谁的,如果不加以利用,岂不是一种机械的经商头脑?”在房地产业取得高收益后,其利润还可以
反哺家电零售业。从这个逻辑出发,黄光裕日后进军股市、坐庄上市公司、炒期货等种种行为,都不过是他个人思维方式
与性格的映射。


    黄光裕在地产业的初次试水并不算太成功,他开发的第一个项目是位于北京西二环附近的啃润家园。这个前前后
后投入了l2亿元的项目,最终却只卖了不至f]20亿元,远低于同期行业内平均赢利。由于户型偏大,尽管打出了5折的招
牌,后期销售仍然不很理想。这次试水还差一点把国美拖进资金泥潭。不过,黄光裕对此似乎并不介意,地产行业大起大
落的特性,实在是太对他的胃口了。l998年底,国美买下了黄傻钦开发的写字楼一位于北京朝阳区霄云路26号的啃润大
厦。直到今天,这栋位于北京最繁华商业区的32层大楼,依然是黄光裕的大本营所在地。
    就在黄光裕正式进军地产业的时候,中国商业界的环境突然发生了一些变化。随着国有企业逐渐陷入困顿,许多
国有企业的经营者开始趁机将国有企业廉价改造,这其中既有来自政府的黩许,也有来自国企内部的逐利动力。最常见的
就是通过股权转让的方式,将民营资本引入国企的上市部分,再通过多次置换、配股等手段,完成整个企业的民营化。另
一方面,民营企业的老总以及活跃在证券市场上的资本炒家,也十分热衷于这样的游戏。他们认为,这是一次难得的、低
成本扩大企业规模的机会。正因为如此,在1999年至fj2005年的几年时间里,借壳上市成为了中国资本市场上一股空前的热
浪。
    在这股热浪当中,许多资本炒家乘隙而入,以资本市场为放大器,竟能白手获得丰厚的国有资产,在短短几个月
的时间里就搭建起规模宏大的企业集群。如格林柯尔的顾雏军正是在收购了科龙集团之后,一面利用科龙的庞大现金流,
一面靠科龙丰厚的固定资产做质押,在短短数年的时间内造系成功。
    对于黄光裕而言,这样的景象无疑太过诱人。这种以资本运作来完成企业扩张的方式,正是他梦寐以求的。
    促使黄光裕进军股市的另外一个原因则是资金。1999年,国美开始了向全国扩张的步伐,先后在天津、上海等地
开设多家连锁店。店开得太多,资金上自然吃紧。而且,国美每家店面都在那些最热闹的地段,在店面装修上也尽量追求
完美,其投入自然巨大。尽管国美并不缺乏资金,但仅仅靠自有资金来实现扩张,速度显然太慢。何况,国美并不是当时
国内唯一的家电连锁卖场企业。稍晚于它创业的苏宁电器,在这一年也开始了全国性的扩张,这给黄光裕带来了不小压
力。
    在内外因素的作用下,黄光裕在1999年成立了啃润投资有限公司,决意进军资本市场。日后,威风八面的“啃润
系”正是由此开始了征战资本市场的历程。
    和一些单纯的资本炒家相比,黄光裕有很多优越的条件。正如前面所说,作为一家销售连锁企业的当家人,他拥


有持续稳定的现金流,可以在任何时间调来资金投入资本市场。在一次闹谈中他甚至透露:  “我能提供大规模的短期融
资,不过一定要限定在三个月之内,超过三个月就不行了。”除此之外,他还拥有不错的贷款援信。黄光裕在1993年与现
任妻子杜鹃结婚,后者在金融国内拥有丰厚人脉一国美开发啃润家园项目遭遇资金危机时,正是在杜鹃的帮助下从银行贷
出了3亿多元才摆脱困境。在啃润的麾下不仅有国美集团,同时还有国美地产大量可供申请贷款的项目,因此,啃润进军
资本市场,并不必像一些资本炒家那样运用灰色手段。
    对于资本市场与实业的关系,出身零售业的黄光裕也有着自己的理解。日后我们不难看出,尽管黄光裕专事资本
运作,对零售业务很少顾及,国美集团的制度建设却始终没有落下。在一批职业经理人的努力下,国美逐渐成长为一家现
代化的企业。日后,即使黄光裕锒铛入狱,国美被逼向绝境,也仅仅慌乱了片刻便恢复正常运营。
    在真正尝试着进军资本市场之前,黄光裕本人做足了功课。据国美高层说,尽管黄光裕本人初中肄业,但从20世
纪90年代末起,他开始大量阅读关于资本市场、石油期货、人民币汇率、股票操作等方面的书籍。对凡是与资本有关的事
物,他都表现出异常浓厚的兴趣和认真的学习态度。这些书籍或许没能对啃润系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却让黄光裕对实业
与资本市场有了非常透彻的了解。然而真正改变黄光裕命运的事,发生在1996年。在这一年,通过朋友的介绍,黄光裕结
识了一个非常神奇的人物。
    这个神奇的人物是香港立法会议员詹培忠,此人早年投身香港证券业,多年之后成为著名的资本炒家。他专门收
购存在问题的上市小企业,通过注资等方式将其重组,改造一新后再出售赚钱,在香港金融圉里人脉深广,因此得名“金
牌壳王”。黄光裕虽然不是金融国内人士,但他的聪慧及超强的执行能力显然得到了“老壳王”的赏识。据说,詹培忠对
自己的潮汕小老乡黄光裕赞不绝口:  “这个后生仔够胆,又能拼,加上少少运气,就能行出条大路。”在与詹培忠的交往
中,黄光裕学到了许多闻所未闻的资本运作手段。更重要的是,在詹培忠的帮助下,黄光裕获得了一个宝贵的壳资源一京
华自动化。在2000年底,黄光裕成为了这家香港上市公司的股东之一。
    在此之后,按照詹培忠的指点,黄光裕开始不断地将一些物业、工程项目注入京华自动化,来一步步换取股份。
与此同时,他又成立了一家名叫啃泰的投资公司作为旗下的第二个资本平台。2002年3月,通过注入资产、配股等方式,
黄光裕终于成为京华自动化的第一大股东,京华自动化也正式更名为“中国啃润”。
    将一家不大起眼、效益平平的香港上市公司重组,在2002年前后实在算不上什么大事件,可是,对于黄光裕而


言,这实在是一个了不起的突破。在此之前,纵使他把国美做到一等一的水平,也只是一个十分出色的渠道商,只能在一
方天地里称王称霸。可是,当他成为一家上市公司的主人时,一扇实业与金融两个板块之间的大门便被打开了,国美、国
美地产以及上市公司中国啃润,结成了一个互为依托的有机体。黄光裕的资本生涯自此揭开了全新的一页。
    2002年,黄光裕凭借麾下多个项目及上市公司,入选“2002年福布斯中国大陆富豪排行榜”,以l5亿元人民币名
列第2了位。

 

(责任编辑:zhi)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 美股论坛-洋财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