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广东人的北漂故事(二)
时间:2014-10-06 21:18来源:未知 作者:zhi
黄光裕日后在资本市场上所展现出来的机变与才干,就可以通过这样的一个细节来说明。在电器店挂牌后不久,
各种注册手续和装修就耗尽了他几万元本钱,而能从老乡那里拿来的货数量又很有限,稀少的货品让柜台里显得空空荡
荡,实在撑不起一家上下两层的店面。最后,黄光裕非常机灵地想出一个主意一他找来许多大大小小的家电纸箱,摆在店
铺的货架子上,同时把为数不多的货物当成样品,摆在柜台的显眼处。这一招瞒天过海竟然妻效,来来往往的顾客看到纸
箱,都以为国美货源丰富却又供不应求。黄光裕借机推出预定业务,在短短一个春节假期便成功地销售出大批家电,很大
程度上解决了资金问题。
黄光裕真正的好运气,开始于1988年。
1988年3月,中央政府宣布取消物价取轨制,进行“物价闯关”。这种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尝试,很快
便处于失控状态,各地物价疯涨。与此相伴的是严重的通货膨胀。根据国家物价局相关档案的记载: “1988年成为了我国
自1950年以来,物价上涨幅度最大、通货膨胀明显加剧的一年。”这样的情形,自然引发了公众的恐慌心理,继而引发了
社会上的大规模抢购风潮。根据当时报纸的记录: “人们像昏了头一样,见东西就买,既抢购保值商品,也抢购基本消费
品,连滞销的都不放过,电视机有图像就抱,电风扇能转就买,电冰箱有冷气就要。”
在这样的抢购热潮下,所有电器工厂的存货不分型号、款式,都被迅速拉出库房,摆上零售商场的柜台。国美的
生意也因此变得热火朝天。从5月份开始的整个夏天里,被视为最佳保值商品的电器始终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电器价格
竟然能在一天之内连涨三级,一台彩电即使从400元涨到2000元,仍然有人为其大打出手。通货膨胀诱发抢购风,得意的
是喜笑颜开的家电零售商家,国美自然也狠赚了一笔。
在这次抢购热潮中,各个商家都大量囤货,国美也拿出了全部的流动资金囤货。但当国美库房真的被堆满的时
候,黄氏兄弟却突然产生了不祥的预感,两人最终决定,国美率先开仓低价放货,用低廉的价格将库存售尽。果然,第二
年经济形势骤然冷却,商品从热销陡然成为滞销。到1988年1 1月,全国彩电库存量就增加到了l72万台,那些大量囤积的
商家来不及反应,便遭到了灭顶之灾。
精打细算加上好运气,让国美如同滚雪球一般成长,而经济的发展大势最终成就了国美。在此后两三年的时间
里,国美在北京陆续增开了数家分店。到l992年,国美几家电器店的销售额已达2亿元。放眼全国,如日中天的健力宝产
值刚刚突破10亿元,许多日后名声大振的企业,此时还处在举步维艰的创业阶段,而黄光裕以区区几家门店便斩获如此战
绩÷一下子坐穗了家电零售业大毙的宝座。
(责任编辑:zhi)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