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宝延”乍起风波时. 《上海证券报》的记者采访过申华实业的董事长兼总经理瞿建国.让他
谈谈对“宝延事件”的看法.瞿建国对此事大声叫好: “从企业发展和股份制发展看.收购是件好事.收
购成功对股份制发展来说是个里程碑.我们欢迎大公司来收购.他看中我们是我们的荣幸二”话音落下去
还不到半个月.他的话“不幸”言中二
1993年11月10日上午收市后.深圳万科公司突然发布公告.其下属的上海万科房产等关联公司.
已通过上证所购入申华实业公司股份流通股1 35万股.占其发行在外普通股2 700万总股本的5%.与此同时.
万科公司将此情况向中国证监会、沪深证管办、沪深交易所及申华公司作了书面报告二
这时股民才明白为什么申华股票早上以31.50元跳空开盘.于是群情为之振奋二下午开盘后.买单
如潮.申华股价一路走高.在32.40--33.O0元间略作整理之后继续狂奔.最高飙至70.99元二但这时的股民
在狂热中不免有一分警觉.因为在延中收购事件中.已被高位套牢过一批狂热分子.所以在摸高后.股价
迅速回落.最后以45.8元收盘.自然在这上面又有一批狂热分子落入“世纪之套”.一些跟风者也栽了进
去二
据说上海有一位70多岁的老股民.按即时价(当时可用即时价委托)买进l000股申华.由于飙升
太快.成交时正好是最高价70.99元.交割时她账户上的3万多元根本不够.还欠证券公司4万多元.老太太
闻听.当场晕倒在地二但清醒的人都会意识到.历史不会简单地重复.尤其在半个月之内发生两起收购事
件二
第二天.ll月11日.上海申华公司召开了董事会.对万科持股一事进行了对策研究.其后公司董
事长瞿建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神态豁达地表示.万科购股是一种投资行为.我们欢迎万科成为申华的大股
东之一,申华公司将以友好姿态推动这次合作,同时希望“申万”这次善意的合作能够成为中国股份制改
革的一个良好范例。这番欢迎万科加盟的豁达表态,颇具大将风范,不过对抱着申万火拼的狂热分子却是
一盆冷水,申华股价应声而落,连拉3根阴线。
真可谓退一步海阔天高,面对申华如此豁达大度的表示,万科反倒颇有羞涩之感,谁能推却“善
意”呢?
1993年ll月l4日,深圳万科和上海申华在上海花园饭店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万科董事长兼总经
理王石表示,他们持有的申华股票一股也不卖出去,万科的目的是参股经营,申华董事长兼总经理瞿建国
表示,申华欢迎万科加盟,并透露已邀请万科两名高层人士加入申华董事会。新闻发布会上双方相敬如
j宾,充满了友好的合作气氛。自然这一结果被誉为“中国证券史上首宗善意参股经营的范例”。
万科当时在深圳上市公司排位仅次于深发展和宝安,可称为“老三”,公司规范。l993年上半年
就参股了36家企业,对外投资总额达6829万元,尤其是它的“万科城市花园”,在全国几个城市销售势头
非常好。对申华来说,有此合作伙伴的确是件难得的好事。l992年8月万科在上海股市开设法人机构投资
’者,就准备以收购方式进入上海市场,想开创股市收购的先例,不料被宝安抢了头等。经过一番酝酿,他
们终于选中与延中相同的“三无概念股”(没有国家股、外资股与法人股)申华,而且当时申华总股本才
2700万,属于典型的小盘股,同时万科最看重的是申华地处浦东这样一个优越的地理位置,与申华合作使
其在浦东开发的浪潮中能抢先一步。
这种友好合作维持到1994年9月,由于君安与万科爆发争端,万科才退出申华。
万科收购申华一个月后,1993年l2月22日中午,一家不为人知的非上市公司——深圳天极光电技
术实业股份公司——发布公告,称其已购入飞乐音响股票52.28万股,占飞乐音响总股本(1亿)的5.2%。
按照当时的规定,在公告后,被收购的上市公司停牌l小时,所以飞乐音响延至l4点开盘,开盘后虽然攀升
至45元,但仅比上个交易日收市价3了.60元上涨了了.40元,随即就遭到了抛盘的打压,收于38.99元,全日
成交2453万股,涨幅0.5%都不到,市场反应平淡,股民仿佛对收购题材业已麻木了。
1993年在“宝延风波”之后,还林林总总泛起过不少收购的小浪花,瞬间即被人淡忘了。1994年
以后,收购事件依然风起云涌,层出不穷,但股民们似乎对此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收购事件越来越激
不起股市波浪了。
(责任编辑:z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