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上海股市包括国家股、法人股在内的A、B股总股本只有46.94亿元,同年上海A、B股成交
总额也不过247.19亿元,以总股本计算,年周转率为5.26次。不过总股本中有60%~70%为不能流通的国家
股与法人股,如果以流通股计算,那么年周转率就高达十几次,而当时国际股市年平均周转率仅为0.5~1
次。进入l993年以后,总股本扩大至206.6 1亿元,同年的股票交易额也激增至2380.36亿元,即使不以流通
股本来算,年周转率也已高达ll.5次,甚至有些新股上市第一天的换手率就超过l00%。
我们不能说1992年中国股市步入了熊市。当时的股市规模太小,上涨下跌完全取决于市场信心。
股票供不应求的局面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将难以得到解决,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只能一步步走,可又不能规定
只让一部分老百姓入市当股民,从来不及发放股票磁卡就可见入市人数之多了。上海证交所不得不委托证
券营业部门发放股东代码,以便让新入市者先进行买卖,直到1993年2月l2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才对已进行
股东登记的投资者恢复办理磁卡股票账户,但不料当日前去办理的股东把证交所青浦路营业厅挤得水泄不
通,恢复办理磁卡遭到夭折。
另一方面,面对汹涌而来的入市者和排队领取委托单的场面,有些证券营业部强行加高门槛,要
求开户资金多少万,这种不公平现象导致市民大为不满。1992年6月8日,上海证券交易所不得不要求各会
员单位敞开开设资金账户,并规定开户起点最高不得超过5000元人民币,以保证普通市民能够入市。同时
证交所还尝试了股份权证交易,以缓解股票供应不足的窘境。
1992年6月8日,飞乐股份认股权证在沪市上市交易,交易期限为一个月,深市当年也上市了一种
股票权证。也就是说,在1992年这个被称为股份年的年份里,中国股市已出现了“权证”交易。
从这些情形来看,当时根本不缺乏入市资金,连续的暴跌纯粹是股市不成熟的表现,也是人为炒
高的风险释放,还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熊市。这也意味着规模过小的中国股市随时都会如猴般上蹿下跳,
这完全取决于股民的信心。
1992年lO月l2日,上海股市出现一轮强劲反弹,报收690点,比上个交易日升30点。随后继续一路
下跌。1992年ll月l了日,当上海股市跌至历史低点393点时,在上海视察工作的江泽民总书记指示,要保护
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各上市公司都觉得自己的发行溢价太高了(有的高达了倍多),纷纷准备用送红股和配
股的方式来进行补偿,消息一出,股市“猴性”大发。
11月24日,星期二,下滑近6个月的上海股市,于后市出现大幅攀升,并呈现单挂买进和抢盘现
象,报收440点,升30点。第二天,25日,沪市狂升l30点,报571点。旋即急速上蹿,3个月后,即1993年2
月l6日升至1558点,又创了一次历史新高。6个月从1400多点狂泻至400点以下,跌幅高达70%以上,又用3
个月飙至l500点以上,飙幅近80%。这种上蹿下跳的“蹦极”行情,焉能视为牛熊,当冠以“猴市”,这就
是股市的“操纵阶段”。而在这种操纵的行情中,消息滞后、跑道不畅的散户总是处于劣势,理当属于被
操纵一族。据调查,当时中国股市散户占80%,而资金还不到总量的15%。正可谓“忽儿天,忽儿地,跌势
暴,飙升太急。到头谁祭股市血?总是散户泪。”
要改变这种局面,股市扩容刻不容缓。好在这个猴年即将结束时,在一次高层证券业研讨会上传
出佳音:l993年每个省都有公开发行股票的机会。
(责任编辑:z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