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时,张鸿义副市长关于年内将有十几家新股登场的话,并不是一句空话。
虽然股市刚刚从“股灾”里挣扎出来,已元气大伤,可新股的不断推出是雷打不动的,这是股市发展的必
然。虽说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唇齿相依,可两个市场从来不是友好关系,而是横眉冷对的矛盾关系。
1991年lO月31日和ll月1日,深圳物业发展股份公司(以下简称“物业”)和中国南方玻璃股份公
司(以下简称“南玻”)两只新股分别登出招股说明书。同时ll家新股年内上市的消息不胫而走,致使一
些在心理上尚未摆脱“股灾”阴影的深圳股民产生了恐慌,纷纷抛出股票。在11月5日和6日两天,一部分
股民误解了政府发行新股的抽签方法,认为ll只新股将同时登台,这进一步加剧了人们的恐慌,沽压大量
涌出,好不容易国庆节前后在100点盘稳的深圳指数,重回100点以下,下跌幅度达13%。
11月8日,ll只新股发行方法公布,新股将采取预先统一派发申请表,集中抽签,中签后在上市公
司正式获得批准发行股票时,再分别办理交款认购手续的办法。这次将派发申请表300多万份,按ll家新股
发行总额(面值)2亿元,以每份中签申请表只能认购2000股计算,中签率为3.6%左右。这ll家公司简称分
别是:物业、南玻、康佳、中华、深宝、中厨、华源、华发、石化、鸿华、中冠,并定于1991年ll月lO
日、ll日两天,在全市291家银行、保险及证券营业网点同时发放认购申请表。
公布的这个消息对深圳股民是个鼓舞,但每份认购申请表只能购买2000股,而且中签率只有
3.6%,这使一些股民又把资金投回t rl_-级市场,一时间深圳股指重上百点,收在了109.5226点。只有少数
股民怀疑300多万份申请表是不是发得掉,但这种怀疑两天后被彻底粉碎了。
1991年ll月l0日,深圳街头不知从什么地方突然冒出一支支认购新股的大军,据保守估计,一夜
之间大约有60万人涌向深圳街头200多个认购申请表发放点,每个发放点排队的“长龙”都超过两公里。面
对突如其来的认购大潮,深圳出动了3400名警察和保安人员到场维持秩序。深圳街头多日不见的炒股场
面,现在变成了炒认购申请表的场面。
由于每一号码最多只有一次中签机会,即已中签的号码不再参加下次抽签,而且每个中签号限购
2000股,所以人们都想多领几张认购申请表。可认购申请表上的身份证号码只能出现一次,否则申请表就
无效,也就是说一张身份证只能拥有一张认购申请表,因此一夜之间身份证“价值”倍增,据当时深圳全
市统计,挂号的大户就有数千人,这些握有巨资的股市大户,开始到处收购身份证,一时间身份证被炒到
了500元一张,同时认购申请表也被炒到了700元一张。
在发放认购申请表的同时,深圳各专业银行通存通兑储蓄网点出现了排长队存款的现象,估计深
圳全市日增存款超过4000万元,也就是说,人们已经准备好了中签后认购新股的钱。每天到深圳证券登记
公司开办“股东代码卡”的股民,骤然间增至3000--5000人, “股灾”的阴影在新股的推出中顿时被抹得
一干二净。
到ll日傍晚,发放结束,实际发放了293万张认购申请表。按时间规定,收回并有效的认购申请表
为237多万张,约占发放总数的81%,无效的颇多,无效的申请表主要是不符合《关于申请认购深圳市l991
年上市公司新股的公告》的要求,即申请人未满l8周岁或身份证号码不清楚、被修改过。这当中还有人只
有一张身份证却领了几张申请表,导致身份证号码重复填写。根据有效认购数,预计将有l0万人得到中签
机会。ll月22日晚上8点半,深圳电视台对新股抽签进行了实况转播,23日《深圳特区报》公布了抽签结
果。
从这次新股的认购狂潮,我们可以意识到深圳人对股票的无知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仅仅两年
时间,深圳人对股票经历了从无人问津到狂炒再到狂跌的大起大落,股市变化快,成败谁复论?这次认购
狂潮意味着股票供需失衡的时代已经到来,那种对股票的无知而产生的连夜排队抛股票都抛不掉的场面将
不会再现了。对股票的纯粹无知所导致的大起大落,与股市的投机阶段的震荡是有区别的,无知时期的
“崩盘”并不是超跌,更不会有什么超跌后的反弹,而是股票真的能成为废纸。从这个意义上说,深圳市
政府出面救市是完全必要的。
“股灾”后仅仅两个月时间,对股票的狂热突然重新降临深圳这个年轻的城市。到l991年l2月的
下半个月,深圳股市终于打破持续20多天的百点盘局,向上突破。l2月23日,股指由101点升至ll0点,24
日创下ll4点的l2月最高纪录。l991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6只股票全部报升,深圳指数收在1 10.3688点。
即将到来的1992年是中国传统的猴年,先知先觉者或许已经意识到,中国股市也将如疯猴般地上蹿下跳,
真正意义上的投机阶段来临了。
(责任编辑:z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