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美股学堂 > 学习3 >

应谶:太阳之下的彩虹(一)

时间:2014-10-06 21:15来源:未知 作者:zhi

   2003年的中国资本市场,着实发生了许多大事。严晓群的斯威特在南京四处出击,折腾出不小的动静;唐万新的
德隆、周正毅的农凯都在同一时间爆发危机;阈治东正带着南方证券踏上一条豪赌的不归路……在这些惊人的大事件之
下,鸿仪收购一家湖南省内券商的行为,显得并不是那么惹眼。不过后来的事实证明,鸿仪在资本市场上搅起的风波,一
点都不比其他资本系族逊色。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鸿仪的大溃败,最终竟是由这起收购案引发的。
    2002年底,鸿仪实现对上市公司亚华种业的控制,除掉其在资本市场上的作用外,鄢彩宏看重这家企业的另一原
因是,它同时还是泰阳证券的第一大股东。
    泰阳证券的前身,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可谓如雷贯耳,它是成立于l988年的湖南省证券公司。作为中国第一批证券
公司,它拥有证券经纪业务、证券发行与承销、资产管理、证券投资、研究咨询等全部证券业务资格,更是湖南省内第一
批上市公司“湘火炬”、“湘中意”的主承销商。2001年1月,公司正式更名为泰阳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泰阳证
券”。
    此时的鄢彩宏,早已不是当初那个小型B股公司的股东,而已经是一个坐拥数家上市公司、总资产达80亿元的资
本系族大佬。正处在巅峰状态与并购兴头上的鄢彩宏,显然不会放弃做大的机会。更主要的是,他非常清楚鸿仪内部存在
着怎样的危机,想要化解这些潜在的风险,必须有强大的财团和银行做后盾。而证券公司产生现金流的能力,举行业无出
其右。如果能够成功入主泰阳证券,那么鸿仪便可以利用泰阳证券的充沛资金,去收购更优质的资产,并有可能把几年来
欠下的贷款彻底还清,更可以实现“中国投资业界的新型一流品牌公司”的战略设想。几种因素纠缠在一起,最终将鸿仪
拖入了一个表面光鲜,实则深不可测的泥淖。
    2001年前后,中国的资本市场实际上进入了一个庄家混战的时期。这些资本大鳄无不眼光犀利,手法剽悍。正因
为如此,泰阳证券这样一块优质资产,能看出它价值的人自然不只鄢彩宏一个。早在200 1年10月,泰阳证券完成了增资扩
股之后,就有数股势力进入其中。在前七大股东中,鄢彩宏刚刚控制的亚华种业以l9.42%的比例位列第1,上市公司湘火
炬则以3.54%的比例位列第了,而湘火炬的幕后主人正是大名鼎鼎的德隆庄主唐万新。


    在鸿仪需要面对的众多炒家中,最直接也最有力的竞争者,恐怕要算第二大股东正虹科技背后的“四方系”了。
    “四方”的全称是中国四方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它同样有一个低调务实的掌门人一吴旭。据说此人在20世纪80年
代末的海南地产热中掘得第一桶金,随后又在中国初期的股市中获利无数。驰骋资本市场多年之后,四方系渐渐形成了一
个涉面极广的金融平台。和当时声名大噪的主流庄家不同,吴旭选择的坐庄方式并不是当时最流行的“产融结合”类金融
集团,而是单纯以风险投资、地下私募等方式进行纯粹的资本运作。所谓的四方系,在吴旭的资本构建中实际上只是一个
空壳而已,而其下属的资产却是真金白银的优质企业。
    和草莽出身的鸿仪不同,四方系似乎更注重专业素质。据说,四方系麾下的操盘手与经理人,要求学历必须为重
点大学硕士以上,其中更有相当一部分是专业海归人士。从20世纪末开始,四方系开始有计划地收购金融资产,希望借此
打造出一个完整的金融平台。带着这样的想法,四方系出手如电,在2003年用2.3亿元将泰阳七大股东之一的正虹科技收
购,并以l9.095的持股比例位居次席,紧紧跟在亚华种业之后,大有与鸿仪一较长短的架势。
    四方系的突然介入,令志在必得的鄢彩宏大吃一惊。尽管鸿仪仍是泰阳的第一大股东,但与四方系的差距仅有
0.35左右。以四方系的野心,势必不会甘心在泰阳当中做陪衬。在关键问题上,代表四方系的力量早晚会与鸿仪分庭抗
礼。因此,尽管鄢彩宏可以凭借第一大股东的身份夺得董事长一席,但却无法控制董事会,自然也就无法对泰阳证券如臂
使指。

(责任编辑:zhi)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 美股论坛-洋财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