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美股学堂 > 学习3 >

炒作:真正的好戏还在后头

时间:2014-12-20 16:41来源:未知 作者:zhi

    从1999年10月25日开始,亿安科技的股价开始青云直上。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亿安科技的股价再次翻倍。在
度过了元旦佳节之后,股民们备感欣慰地看到,新年后的第一个交易日,亿安科技以每股42.35元的价位开盘,之后仅仅
用了20天的时间,就稳稳地停在了每股80.88元的价位上。这也就是说,在连续16个交易日内,亿安科技的K线图几乎呈现
出笔直向上的阳线梯队。
    此时的亿安科技,已经不同于罗成他们刚刚接手时的窘迫状况。在把股票拉到每股50元左右的时候,亿安科技就
成了中国主流证券类报刊的重点推荐对象。由于亿安科技一直在涨,从无下跣甚至洗盘迹象,因此,股民们对其趋之若
鹜,几乎是举着钱排队入场。张大伟的团队不用再玩那套抛盘接盘的自弹自唱把戏,股价也会自己往上走。据当年的亿安
操盘手回忆,  “有时为了防止上涨过快,破坏完整图形,还要进行反向压盘”。
    股民的大力追捧,让亿安的庄家们在获利颇丰的同时,也有了闪转腾挪的余地。由于亿安科技的股票质优价高,
银行都很乐意接受其作为质押资本。于是,罗成他们就用亿安科技去做质押,贷来的钱再去买一些低价股票,抬高市值之
后立刻套现离场。再用挣来的钱还给负责融资锁仓的邦伟,逐步把亿安科技置换出来,保证最后大家全身而退。在这个过
程中,罗成先后入手莱钢股份、生盏科技等多家上市公司,无形之中在股市上构筑了一个“亿安系”。只是因为罗成等人
只希望敛财,对构筑资本系族毫无兴趣,所以这个“亿安系”才没有像日后本文中的其他系族那样赫然傲立于资本市场。
    到2000年1月份的时候,亿安科技的股价已经走到了每股80多元的高位。此时,罗成等人早已经赚得盆满钵满。
就在他们准备离场的时刻,有一个神秘信号突然出现,将去意已决的亿安庄家们挽留住,最终让他们肆无忌惮地把这场罪
恶的游戏推向极致。
    这个神秘的信号,其实来自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证监会)高层。
    《联合早报》在200 1年5月23日爆料说,在春节之前,证监会某位高层领导召集券商和证券类报刊领导开会的时
候,公开表态说:  “我看中国的股票就是不够活跃,老是死死的,不过亿安科技还不错,比较活跃。”当这样带有明显鼓
励性质的话,从一位证券监管高官的嘴里说出来时,就带有太强的鼓励意味。受此激励的罗成等人因此更加肆无忌惮,他
们最终决定,不把亿安科技的股价炒到每股100元绝不松手。


    为了坐庄到底,实现百元大股的梦想,罗成和张大伟迅速对原计划进行了修订。如果说在此之前,他们对亿安科
技的控制还仅限于操盘技术层面上的话,那么在新计划确定之后,他们则为庄家提供了一套坐庄的新思路。日后庄家们大
打“产融结合”的类金融集团的牌子时,无非是为题材炒作添加了一些实质性的内容而已。
    在罗成等人的包装下,亿安科技这只流通股是仅有3529万股的小盘股,其业务范围竟然涵盖了数码科技、网络工
程、生物工程、电子通讯、电动汽车、新能源和纳米技术等,这些题材都是2000年前后最流行、最能迎合股民心态的高科
技概念。就这个角度而言,亿安的庄家们实在是把吆喝的功夫做到了家。
    2000年1月22日,  《证券时报》专门发表了一篇名为《亿安科技怎么啦》的采访稿。受访者是极善言辞的亿安科
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大伟。在这个通篇为亿安科技大唱赞歌的报道中,最具讽刺意味的是张大伟的这样一句话:  “投
资者看中的是亿安科技未来的成长性和对广大股民的回报。套句行话说,买股票是买它的未来。”
    从日后来看,张大伟这句话不能算错,因为此时的亿安科技股价还在上涨,距离最高点还有相当的距离,但这篇
颇具软文效应的报道却无疑是谎话连篇。真实的情形是,那些看起来繁花似锦的概念题材,没有一个被认真实施过。更滑
稽的是,亿安集团从来都未曾在生物工程、纳米技术等领域投资过,其所谓的项目只不过是罗成等人故作大言,用来刺激
股民神经的兴奋剂而已。即使是那些有过经营痕迹的项目,其深入程度也颇值得怀疑。亿安集团在实业经营上的粗疏,从
其在扬州的电动车项目上便可看出几分端倪。董事会秘书邱大庆回忆说:  “当时亿安科技到扬州去投资运作电动车项目,
负责人是从亿安集团总公司抽调过去的,从投资开始,一年内换了四任老总……”随后,他意味深长地说:  “我想,大多
数人听到这里,就能明白这个企业的结局了。”
    其实,在开始操纵股票之前,罗成等人就开始了一系列的并购。l999年,亿安收购了广东万燕集团,希望通过当
时最火热的DVD产品,在家电领域有所作为。随后他们又发现电动车市场大有可为,于是便跑到扬州急匆匆地投资建设电
动车生产厂。在这个过程中,罗成他们发现电动车的核心元件其实是电池,随即决定转向电池开发。在意识到这是一个需
要踏实执行的项目时,他们迅速将之转型,把目光放在了电子商务上……最后,连他们自己都承认:  “亿安的高层们很多
都懂资本运作,但说到做实业,管理方面确实是短板。”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从表面上看,这些产业都很有发展潜力,彼
此之间也存在着一些关联度,但却无一不是需要深耕细作、精心经营的行业。单以电子商务而论,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中
国的电子商务行业苦打苦熬,直至fj200s年非典过后,马云的阿里巴巴才走出亏损的黑夜。像罗成等人这样浅尝辄止的经


营,除了题材炒作的功能,如何能有其他收获!因此,无心进行有效整合的亿安,其下属产业完全处于一盘散沙的状态,
加上缺乏有效的管控,在股市崩盘之后,整个亿安局面顿时糜烂到不可收拾。
    可是,在那个时候,这种空具口号的大叫大喊,在股市上偏偏能起到作用。散户投资者们无法抵御如此强劲的诱
惑。公众热情不断高涨,人们在一瞬间似乎又回到了1995年“5·18”井喷后的那段“无人不谈股”的美好时光。在那段
时间里,散户投资者们如痴如狂。每天都有许多人到营业部开设新账户,在这些人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专门为了亿安
科技而来的。尽管在大牛市的行情中,业绩颇佳的个股不在少数,但就受追捧程度而言,只有吕粱坐庄的“中科创业”能
与之蝗美。但在股价方面,  “中科系”的任何股票都始终没能达到亿安科技的水平。这固然与坐庄风格的不同有关,然而
从一个侧面也可看出,亿安科技在当时号称“天下第一股”,的确是无人能与之争锋。
    2000年2月15日,在庄家与机构的联手炒作下,亿安科技的股价终于冲破了每股i00元的价位,当天下午收盘时,
股价稳稳地停在了每股l04.39元的位置上。据说当时罗成正在外面和一家电子企业的老板洽谈业务,在接到报喜的电话
后,罗成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过百了,一定还会再涨的”,其气度之大,让那位只做实业的老板连连咋舌。
    罗成的淡定与冷静,显然源于他早已知道这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就在其股价“破百”当天的上午,一些持有亿安
科技的股民甚至自发地聚集在证券营业部门口。一位资深股民回忆当时的场景说:  “当亿安冲破每股i00元的时候,现场
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那种感觉就像是银行在发钱一样。”这样的集体非理性,自然导致了更多的人加入到恶炒亿安科技
的行列中来。
    最夸张的事情发生在2000年2月16日。有好事者甚至找出了一位65岁的老太太。据老太太自己说,在亿安科技还
叫“深锦兴A”的时候,她就已经看好这只股票,所以从1992年5月起,她就持有了i l800股深锦兴A。现在,她已经成为了
百万富翁,再加上历次配转股和红利,以亿安科技升到每股l26元的最高价计算,她已经拥有了320万元的财富。
    一天后,亿安科技股价冲到每股l26.31元,达到了历史最高点。从l999年10月25日的每股26.01元算起,至fj2000
年2月i了日止,在短短了0个交易日内,亿安科技几乎马不停蹄地上涨,其涨幅达到了486%,在成为中国股市第一只百元大
股的同时,也被股民们称为“股市的埃菲尔铁塔”。
    然而,让人困惑的是,亿安如此肆无忌惮地操控股价,直至将其炒到每股l26元的高昂价位,且在这个过程中上
涨从无间断,难道就没有人对此提出过质疑吗?


    事实上,这个质疑的确出现过。早在亿安科技“破百”之前,即有人对其不正常的股价提出过异议。最主要的疑
点便是亿安的持股人数。
    据关注亿安科技的专业人士统计,1998年中期,亿安科技的持股人数为29080户,平均持股l2 13股;到1998年
底,持股人数降至l4906万户,平均持股2367股;到1999年中期,持股人数降到4099户;到年底时,流通股股东总数仅剩
下2878户,其中有2238个户头所持股票不超过i000股,却有l3 1个户头持有亿安科技全部流通股的82.9 1%。
    根据《公司法》的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申请上市,必须符合“持有股票面值达人民币i000元以上的股东人数不得
少于i000人”的规定。这也就是说,持有公司股票i000股的人数不得少于i000人,即中国股市上非常著名的“千人千股”
条例。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来衡量亿安科技,它自然不符合公司法规定的上市条件,理应暂停或终止上市。可是,亿安科技
非但没有因此被停牌,甚至没有任何形式的相关公告。更令人费解的是,深交所对如此明目张胆的庄家行为,竟然始终没
有采取措施。

(责任编辑:zhi)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 美股论坛-洋财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