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美股学堂 > 学习3 >

“国九条”没能招来股市春天

时间:2014-10-03 15:29来源:未知 作者:zhi

   2002年12月,尚福林从中国农业银行行长任上接替周小川。2003年1月14日,沪深两市放量
大涨。上证综指涨幅为5.8 1%,深证成指则达到6.3%,两市的成交金额共计360亿元。与往常不同的
是,此次上涨没有政策利好作为依据。显然,其诱因在于市场对尚福林充满了“新政预期”。
    种种迹象显示,推行了近两年的证券市场国际化、市场化节奏有望放缓,股市有可能进入一
些专家预期的休养生息期。但之后,股市并没有像年初那样火暴地持续给尚福林捧场,而是一路下
跣。虽然证监会宣布不以调控股价为己任,股市的涨跣亦不是证监会政绩的标准,但大盘上的红红绿
绿,确实在给证监会官员的脸上添彩或去色。尚福林不说话。
    到2004年,休养生息一年了。就像审美疲劳一样,股民们已经有了下跣疲劳,对于股指的下
跣坐怀不乱。2004年1月3 1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
见》,被称为“国九条”。2月1日,新华社发布《意见》。对于《意见》,各媒体一致叫好,甚至喊
出“中国资本市场迎来春天”。  《上海证券报》认为,这是中国资本市场第二次革命开启的总纲领。
《证券时报》的社论说,  《意见》照亮了中国资本市场的未来之路。2月2日,沪深股市放量攀升,上
证综指报收于l623.88点,比上个交易日收盘上涨33.15点,深证成指报收于3774.88点,上涨58.0 1
点。
    《意见》是在股市连续上涨20%后出台的,这让市场人士怀疑管理层的“送温暖”,其背后
是着眼于商业银行A股上市、解决全流通问题、深交所复市及创业板重开等一系列重大举措而缓解市
场压力,是为国有企业计。  《意见》虽然在证券市场制度发展层面上指明了路线图,但制度性建设并
不等同于救市。小民多疑。
    领导苦。阿,苦于心计,苦于不被信任。据说,新华社原题是《加强监管防风险发展资本市


场》。后“接到上面的通知”,说文章标题未能准确表达《意见》内容,新华网将文章标题改为《国
务院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9点意见》,末了,指定信息披露媒体都被通知修改成这个标题。
    后来事实证明,  《意见》没能招来春天。到6月,上证综指只用了12个交易周,就从i783点
跣到l376点,千百亿元的市值灰飞烟灭。
    没有人怀疑《意见》出台的初衷是为了发展资本市场。提出要健全资本市场体系,丰富证券
投资品种,但8股死气沉沉,中小企业板投机气氛依旧浓厚。完善资本市场税收政策只闻雷声未见下
雨,股权分置问题在新开设的中小企业板中依然存在,看不到解决这个问题的决心。只有扩大直接融
资一项得到落实,至fj2004年6月30日,半年共有了5家企业发行新股,募资266.2亿元,而2003年全年发
行新股总共才6了家,募资460.33亿元。都是空。阿,股市能不绿吗?

(责任编辑:zhi)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 美股论坛-洋财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