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美股学堂 > 学习3 >

食洋不化三足鼎立

时间:2014-10-01 13:44来源:未知 作者:zhi

  在香港,香港证券交易所总经理袁天凡热情地接待了筹备小组,提供了英、美、法、德、日,尤其是香港和台湾
地区的法律法规,大部分都有中文译本。
    大家分工合作,各写一摊,最后由王健和禹国刚总纂,形成《蓝皮书》。因为大家参考的书目不是一个国家或地
区的,因此编写出来的文字有港味的,有台味的,还有洋味的,有点不伦不类。“不管怎么说,它奠定了深圳证券交易所
最初的、必要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蓝皮书》的问世遭到一片质疑声,有中国人民银行官员发表文章,说《蓝皮书》食洋不化。争论中大家谁也说
服不了谁,于是都在报纸上发表各自观点。中国人民银行认为,应该立足于中国人民银行管理,然后下面是深交所、登记
公司和券商三足鼎立,三方互相监督。
    王健说:  “三足鼎立使深交所只是一个集中交易市,遇到股市暴涨暴跣,没有权力去干涉。三足鼎立的另一位是
券商,券商实际上是一种店铺交易、柜台交易,是在各个证券交易所的营业部进行,甚至很多券商自己都在炒作股票,操
纵股价。而证券登记公司本应是交易所的一部分或者附属公司,中国人民银行却把它独立出来,各搞各的。”
    有不同意见是正常的,但这应该在下面勾兑,怎能在报纸上打来打去?太不和谐了。但想想当时的情形,这些同
志挺可爱的。
    王健提出了第一方案:深圳市人民政府证券交易委员会为深圳证券市场的管理机构。这个方案遭到了否决:  “中
国人民银行深圳分行党组意见:你们的方案我们不同意。移植借鉴香港法律要结合中国实际,SEC(证券交易委员会)在
中国行不通。”
    另一个争论是,有人提出对“证券公司进行改造,取代交易所的职能”。王健拍案而起:  “就是外行也清楚,同
时存在两个以上的证券公司,价格便不会一致,这就会为一些人提供投机的机会,柜台交易的‘三公’就做不到,黑市交
易就会杜而不绝。”


    1990年5月,王健和禹国刚等人到北京公干,禹国刚记得那次是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管理司司长金建栋谈
的,金建栋说深圳证券交易所这个名字太敏感,不如暂时叫深圳证券市场好。
    “这和菜市场、肉市场有什么区别?”禹国刚问。
    “你不懂,先叫这个名,以后成功了可以更名嘛。”
    深交所的名称前后变了几次,深圳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市场、深圳证券交易中心,最后还是回到深圳证券
交易所。每换一次,信纸信封都要换。

(责任编辑:zhi)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 美股论坛-洋财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