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人们对财富的认识比较简单,主要将财富 
	看作是物质的,贵金属金、银是财富的一般代表。l5世纪初到l8 
	世纪中叶,重商主义在经济发展史上占据主导地位,在他们看来, 
	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式,鉴于当时货币主要是一些贵金属,如金、 
	 
	银,所以财富也即金银,一国所拥有的贵金属的多寡则成为衡量国 
	家是否繁荣昌盛的最重要的标志。 
	    1 8世纪中后期,法同的重农学派魁奈认为财富就是“农产 
	品”,敞“土地是财富的唯一源泉,只有农业能够增加财富”。古 
	典经济学创始人威廉-配第则认为,财富包括土地、房屋、货物、 
	船舶、货币、贵金属和宝石。不过亚当·斯密则认为,金钱只是财 
	富的一种形式,真止创造财富的原冈是“生产”,“财富的创造能 
	力,不晓得要比财富本身重要多少倍。”斯密把生产出来的物质产 
	品作为唯一财富,H民财富就是一个罔家所生产的商品总量,强调 
	劳动是国民财富的真正源泉。萨伊则认为,财富是具有内在价值的 
	东两,冈此财富是在牛产过程巾创造的。 
	    当前,对于财富的理解可以从微观与宏观两个层面来进行。微 
	观层面的财富,是指经济主体在一定时点卜所拥有的口J‘以用货币单 
	位表示的资产总额。在以资产组合理论为背景的分析中,包括弗里 
	德曼和凯崽斯学派货币需求规模变量的确定,都是以微观的个人或 
	企业行为作为对象的(吕立新,2002)。对微观财富的理解有利于 
	从消费者行为方面考察对消费的影响。两方早期的货币学院史中, 
	微观经济主体的财富主要由货币资产和非货币资产组成,且两者之 
	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陈野华,2001)。这一比例关系受二者相 
	 
	对收益率的影响,冈为非货币资产的相对收益率是经济主体决定持 
	有多少货币资产的机会成本。当非货币资产的相对收益率提高或下 
	降时,财富调整的替代效应将使微观经济主体减少或增加持有的货 
	币资产,从而使微观经济主体对货币资产的需求下降或上升。 
	    对宏观财富的?考察,则有助于分析经济总量对消费的影响。宏 
	观层面的财富,是不同主体之间财富净值之和,包括丫实物资产、 
	货币、银行定期存款和政府负债的总和减去对银行和政府负债。这 
	是货币学派的代表人物卡尔-布伦纳和阿伦·梅泽尔(K.Brunner, 
	A.H.Mehzer,1971)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为了分析财富调整的货 
	币传递机制,运川财富调整的分析框架来阐述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的作用机制过程而定义的。他们认为,财富变量存货币需求函数与 
	消费函数rfl不能由M.弗里德曼(M.Friedman,1957)的持久收入 
	(permanent income)来代表,也小能由凯恩斯主义货币需求方程的 
	现期收入来代表,而应该用财富(不包括人力资本)来替代收入作 
	为货币需求函数的规模变量。 
      
      (责任编辑:z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