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天下资讯 > 资讯分享 >

资本炒家:从盲点套利到平台运作(二)

时间:2014-10-07 15:48来源:未知 作者:zhi

    在当年投资转配股的炒家当中,魏东是极为特殊的一类。他并不像别的投资者那样,买进大笔转配股后死捏不
放,坐等时机到来。他是金融圉里的世家子弟,其眼光、对时机的把握自然非常人可比。更重要的是,他有着绝无仅有的
信息来源,对政策的反应极为敏锐。因此,从l995年开始,他就一直在观望。直到l999年12月底,涌金才突然出手,以
4.5元每股的价格,从兴业证券手里协议受让闽福发转配股股权600万股,一跃成为闽福发的第二大股东。
    3个月后,证监会突然发布了转配股分期分批上市的通知,安排被“雪藏”了5年之久的转配股逐步流通。2000年
4月18日,魏东打下的埋伏收到了回报,涌金持有的闽福发转配股获准上市流通。
    从入手闽福发开始,时间仅仅过了4个月。魏东对资本运营的掌控,几乎如同外科手术一般精准。更令人眼红的
是,闽福发在2000年年中发布的股东名单里,涌金已然从中消失得无影无踪,按照上半年每股1了.5元的均价计算,魏东在
这场速战速决的“战役”中,至少套现1.05亿元,合计收益率高达577.8%。
    2000年3月,涌金系成立了另一个资本平台一上海纳米。在这家注册资金为3亿元的企业中,魏东之妻陈金霞出资
2.25亿元,占比为75%,当仁不让地成为第一大股东。在日后打造涌金系的过程中,上海纳米攻城拔寨斩获颇多,成为涌
金系最重要的产业平台之一。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涌金的竞争对手都只是自己。魏东需要面对的挑战,也仅仅是根据市场行情和政策制度变化
来作出应对。上海纳米的成立,正是为了对准备上市的企业进行战略投资,在直接参与首次公开募股(TPO)的同时,获
取最大程度的无风险收益。
    魏东入主上市公司,并不像一些中小庄家那样在二级市场零散购买、大量囤积。在金融界人脉深厚的他,一开始
就选择了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他直接瞄准了上市企业的投资处,以紧密参与、共同谋划上市的方式,从企业手里收购配
售股。这样既节省了交易成本,又不用承担任何风险。涌金的这种方式,很快便成为当时私募基金获取无风险收益的主要
渠道。
    2000年3月,药业龙头企业三九集团以“三九医药”之名在深交所上市。这只代码为“000999”的股票,在开盘
当日升幅为177.5%,一下子就融到了将近1了亿元的资金。而涌金早在上市之前就获得了其306.47万股的配售股,在这场资
本的饕餮盛宴里,着实狠狠地赚了一笔。
    跟一些中小庄家相比,魏东拥有很多的先天优越条件:他参与上市公司的TP0,不必花高昂的持股成本;作为金


融圉里的资深人士,他在中国金融界高层里拥有丰富的人脉资源,可以帮助这些要上市的企业打通关节,因此大受上市企
业的欢迎和优惠;在银行对私营企业普遍惜贷的时候,他却可以熟门熟路地拿到贷款;最重要的是,他有很多中小庄家无
法接触到的信息渠道,总是能够最早知道哪家企业想要上市,哪家企业需要什么。对涌金系有着深入研究的经济学家巴曙
松评论道:  “小投资者信息缺乏,对事物的实质和新事物的特性不能及时把握。但是涌金系等私募基金,刻意经营、拥有
非常灵通的信息和丰富的人脉资源,并且对市场非常敏感,因而能够掌握制度变迁的时机,并形成相应的新赚钱模式。”
与魏东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出身草莽的庄家并没有来自金融圉的独特身份和如此灵通的信息来源,因而不得不冒极大
的风险去市场直接坐庄,不得不采用“囤积建仓一拉抬股价一出货套现”的方式,不得不去用一些期限很短的贷款,或是
借一些成本很高的钱。身份上的天然差异,决定了魏东的庄家生涯要顺畅许多,当然,他对人脉资源的依赖程度也就要高
出许多。
    从1999年1 1月开始,涌金以战略投资的方式参与了多家公司的IP0,除三九医药之外,它先后获得220万股首旅股
份、l40万股诚志股份、900万股丝绸股份、120万股波导股份、15.了3万股茉织华。从这些股份开始流通那天算起,在两年
不到的时间里,涌金就凭借战略配售至少获利l.5亿元。
    这种对企业的直接股权投资,让魏东在赚钱的同时开始涉足实业。不过在当时,这种投资只能增加大众对他资本
炒家的印象,不能让他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他当时最想干的事情,就是控股一家真正的上市公司,并且最好是有实
际经营业务和良好的经营利润的实业型企业。
    经过缜密的研究与考察,魏东看中了一个颇具潜力的行业:制药。
    那时,在中国企业界三九药业大概算最耀眼的明星之一。其掌门人赵新先既精于管理,又善于运用资本作为放大
器。2000年前后,在企业并购领域风生水起的三九药业正在积极谋划上市,其风头一时无二。更何况,药业本身就是一个
极具发展前景,同时具备科技研发、工业生产取重特征的行业,其利润也很可观。商业嗅觉极其敏锐的魏东因此极力谋
划,希望通过制药这个行业,实现更大的商业理念。
    就在魏东要入手药业的时候,中国的制药行业和许多行业一样,正在进行“国退民进”的转型。从1996年开始,
许多国有企业都陷入了困境。从地方财政拿不到钱的国企,尽管完成了自己的股份制改造,有些甚至成功上市,却因为被
体制所困,在将筹来的钱挥霍一空后,很快又陷入困境。即使是那些拥有较好品牌的企业,也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


化。
    魏东看上的千金药业,正是一家这样的企业。
    千金药业的前身是株洲市中药制药厂,1993年其率先将企业改组为股份制。在几年时间里,尽管这家企业拥有一
些不错的药品品牌,也成功地实现了扭亏为盈,甚至称得上经营稳定、业绩优良,但却一直偏安湖南一隅,无法实现企业
层级的跃升。为此,当地政府不惜代价,组织了专门的小组力推其上市。这正是魏东要寻找的好机会。
    如果无缘亲历、亲见、亲闻,并且对中国资本市场的潜规则缺乏足够的了解,我们自然很难知悉那些重重迷雾笼
罩下的内幕。2000年前后的资本市场中,资本大佬们运用各种介于合法与非法之间的手段,依靠人脉优势,在上市、重组
等时机大获其财。
    赶在千金药业上市之前,魏东以l.8亿元注册资金,专门成立了湖南涌金投资有限公司,一方面对千金药业进行
“辅导上市”,一方面直接参与其股权投资。2002年上半年,魏东以湖南涌金的名义出资3600万元,以每股4.8元的价格
收购千金药业内部职工股753.3万股。两年之后,在魏东与当地政府的取重努力下,千金药业终于于2004年3月12日在上交
所上市。其3600万元的股权投资,转瞬间增值1倍有余,变成8270万元。2005年10月,湖南涌金又以每股了.64元的价格受
让第四大股东所持的450万股法人股,并成为千金药业的第二大股东。
    千金药业上市成功,得盏最大的当然是涌金。它由一个受益于政策盲点和市场机会的套利者,一跃转型为实业搭
台、金融唱戏的投资基金型企业,并且真正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资本平台。据说魏东本人对此兴奋不已,不过,他显然不满
足于只固守一家企业,既然选择了这个行业,他就要在这上面实现一个高层次的目标。

 

(责任编辑:zhi)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